
如果比照農曆年來看,今天算是小年夜吧,來回顧一下我的 2008 。
- 賽風的陶瓷濾器
- 跑了中南部一些店家
- KONY 出狀況
- 店內擺設調整
- 掛耳包數量明顯成長
- 參加 cupping 課程
- 實驗不同烘焙曲線
在 BGT 的網頁,也有個 BGT年度十大咖啡現象回顧票選活動 ,選項如下。
A. 最佳成績:台灣Barista參與國際賽事已擠身亞洲頂尖之林。侯國全名列WBC第12名,劉家維為首屆ABC第3名。
B. 勤練基本功:咖啡界開始重視並修練杯測能力,不論是在職場訓練,或是消費玩家圈,蔚為風潮。
C. 異軍突起:7-11的City Café成為咖啡界賣杯的盟主,超越其他連鎖業者店家,在景氣低迷中一枝獨秀。
D. 甜蜜與陽光:來自中美洲的蜜處理法(Miel Process)生豆,成為自烘業者的新寵兒。而一改以往台灣偏好水洗豆的常態,今年陸續有業者引進高級的日曬衣索比亞咖啡,深得消費大眾喜愛。高貴
E. WBC旋風:Stephen Morrissey以現任WBC冠軍之姿訪台,並與台灣咖啡界展開密切交流。
F. 首屆BGT烘豆大賽:北中南32位選手熱情參與,並邀請國際評審Yoko Yamado Itoi擔任執行評審。
G. 網路行銷:虛擬店面的網路銷售型態暴增,消費者購買管道暢通。實體店面業者也以blog方式,尋求消費認知。
H. 自烘店戰國時期:保守估計全台已超過300家,新興創業者幾以自烘為常態。
I. 土產咖啡:台灣本土栽植咖啡日益精進,已積極向末端消費市場投石問路。
J. 全民拉花運動:Latte Art風氣走向全盛時期,地不分東南西北,人不分男女老幼,宛如咖啡界全民運動。月前Millrock Latte Art Competition在香港舉辦,台灣選手大軍壓境,張健龍勇奪第2名。
K. 咖啡器械市場蓬勃:世界各大品牌駐台,台灣本土品牌也推陳出新。不論在咖啡機、磨豆機、烘豆機上,相較往年都有更多的選擇,而店頭業者選購器材的預算也不再保守。
L. 濾泡掛耳包大行其道:掛耳包相對於其他沖煮方式更友善,更方便,對咖啡飲用的普及化做出極大的貢獻。
2009,繼續努力玩咖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