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最近只要跟朋友聊到關於烘焙的問題,我時常會不知道要怎麼回答。

例如:悶蒸多久?脫水幾度?脫水幾分鐘?

『啊……我不知道……

我是真的不知道……

 

從開始玩烘焙到現在,我自己也發現,在烘焙的想法、觀念上,跟最初開始玩的半年、一年,已經有很大的差距。

 

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吧。

 

最近分到一點 瓜地馬拉 安提瓜 花神,正準備烘來玩玩。我會開始想……

 

  1. 問問玩過的朋友,烘到什麼程度,當作一個參考。
  2. 想想以前烘過瓜地馬拉的經驗,把烘焙紀錄翻出來參考。
  3. 決定下鍋的落點。就決定一爆結束 30秒 ~ 1分鐘 之內下鍋,溫度大約在202~205度C 左右(這溫度只限定在我這台 mini500)。咖啡豆在這個情況下,大概是處於放熱的狀態轉變成開始吸熱的狀態吧…
  4. 要花多少時間跑完這個流程?就設定在 14~15分鐘 以內好了。
  5. 接下來開始想像……

 

想像當然不是沒有根據又天馬行空的想像,而是看著之前烘類似生豆的紀錄,看看這次生豆的樣貌,根據經驗猜測判斷生豆的新鮮度,然後想…

 

  1. 進豆溫度多少?
  2. 火力開多少?
  3. 什麼時候調整風門、火力。轉速通常都固定,我沒有習慣在烘焙過程中調整轉速。

 

大概根據上面三項,想像出烘焙曲線,在紀錄表寫上進豆溫度、火力、調整風門火力的時間點。

然後就照表操課。

通常這樣照表操課,實際整個烘焙過程跟事先規劃想像的流程,這兩個不會差異太大。當然也是有例外的時候,小機器受到環境的影響比較大,很多時候還是要隨機應變。

烘完之後,就開始喝喝測測喝喝又測測…再根據喝到的感覺,看看紀錄。覺得OK,下次就盡量有樣學樣的烘;覺得可以再改進,那就再想一次吧。

 

接下來是修正的假設,因為還沒烘、還沒喝,所以只是假設。

 

  • 如果覺得酸澀感明顯,但是又想維持『一爆結束 30秒 ~ 1分鐘 之內下鍋,溫度大約在202~205度C 左右』。那我就把烘焙整個時間拉長 1~2 分鐘試試。
  • 反過來的情況,我就把烘焙時間再縮短 1~2 分鐘。

 

確定上面的情況後,我就再重複上面的想像步驟:想像烘焙曲線、在紀錄表寫上火力…………。

然後照表操課…就這樣,重複再重複…

這就是我現在烘豆子的想法…也許以後還會在修正吧…

 

最後補充,每烘一鍋都要紀錄一次,以免將來死無對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年輕的老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